电脑爱好者,提供IT资讯信息及各类编程知识文章介绍,欢迎大家来本站学习电脑知识。 最近更新 | 联系我们 RSS订阅本站最新文章
电脑爱好者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IT业界新闻>>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来源:新华网综合 | 2006-3-20 | (有1829人读过)

国信办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3月17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0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 所取得的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2006年我国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报告”全文5万余字,包括“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经济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化环境、2006年我国信息化展望10个部分。

据介绍,有120多位专家、44个部委、47个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一些企业也参与了参与本次“报告”的编写工作。与去年7月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相比,本“报告”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思想的落实以及各项工作实际效果的反映;同时,“报告”也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全文引用具体数据达到689个。此外,“报告”还引用了大量有代表性以及现实意义的实例,突出了亮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已由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来源:中国信息界网)

信息化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总结我国信息化发展成绩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取得重要成效和突出进展。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总结了我国经济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成绩。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推广信息应用技术日益成为破解“三农”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农业信息员发展到18万人,初步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农业信息化队伍。

在教育、文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日益完善:逾九成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和35%的中职学校基本建成校园网;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建成开通并试运行,接入了近70所高校;“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已完成了18家大学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数字化藏品资源总量已超过10万件,对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科普起到了很好的支持服务作用;网络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网络高等教育累计注册420多万人;“十五”期间,全国每天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十亿人次,手机气象短信用户已达3300万。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逐步渗透到电子政务的方方面面,电子政务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填补了我国顶级门户网站的空白,开通当日点击量达到4048万。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政府域名注册量超过23700个,政府网站近12000个,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

另外,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18日还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回顾了我国“十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状况,并对2006年信息化战略进行展望。(来源:光明日报)

2006年我国将建立综合灾情信息发布平台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冯晓芳)在2006年,我国将对现有的全国灾害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建立高效、综合的灾情信息发布平台,收集、处理、发布全国灾害信息。

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17日举行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发布会上,国务院信息办有关负责人对全国灾情信息作了以上表述。他说,基于网络技术的灾情即时交流系统目前已在国家有关部门投入使用,省级救灾系统于2005年8月投入运行,并在地、市开展试点,最终将实现从中央到省、市、县级的实时沟通。

在灾情监测方面,由各级民政救灾管理部门组成的灾情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件24小时监测,并每天编发灾害监测信息。新的综合灾情信息发布平台,将对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加以改造,定期培训灾害管理人员,确保信息发布平台稳定运行。(完)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二00六》“用事实说话”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七日电(记者刘育英)由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持撰写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二00六》今日在北京发布。撰写负责人称,与去年的报告相比,今年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

以发展报告的形式全面反映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做法始于二00五年,今年是第二次发布,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介绍说,“十五”期间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报告还对二00五年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报告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体现过去一年趋势性的变化,从信息资源、信息产业和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和信息化环境几个要素解读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报告认为,“中国信息化发展开始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

报告撰写负责人张新红称,有一百二十位各领域专家参与撰写,四十四个部委机构和四十七个地方信息化主管机构提供资料,参与意见。报告使用数百个数据,全部来自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并且采用了最新的数据。

国信办推进综合司司长徐愈说,报告没有面面俱到,但尽量全面、系统,突出反映二00五年的亮点,如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信息化技术破解“三农”问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成等。(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体框架初步形成

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今天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2005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明显提高。

这主要表现为,政府网站普及率显著提高,公众参与的渠道建设受到普遍重视,成为当前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网上办事成为热点,在线行政审批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稳步推进;“金盾”、“金税”、“金审”、“金关”、“金财”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成效显著,信息技术手段在增强政府行政监管能力、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始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信息化发展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新阶段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发展开始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破解“三农”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正在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了2.3倍,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8%。去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不仅如此,以“龙芯”系列、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行业标准、“海信数字视频处理芯片”等创新成果为标志,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来源:解放军报)

IT业界新闻热门文章排行
网站赞助商
购买此位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文档一览 |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4 电脑爱好者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9059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