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报 | 2007-11-15 | (有2222人读过)
从现实产品中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现在的技术世界和技术明显,然而技术的日新月异又促使我们不得不放眼未来,准确把握未来的技术趋势,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明天的IT体验和IT效率。 所以在圈点2007技术世界之前,我们首先要将目光投向未来。对2008年开始的其后5年的技术世界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了以下的11大技术方向,它们将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走进我们身边的技术世界。因此您要在它们到来之前,认识它们并思考如何接受它们。
1、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是信息世界的梦想,从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到形形色色的掌上设备、移动设备,在已经实现数据无线梦想的同时,却仍然无法剪断电源线缆,无论电池续航时间有多长,最终也由耗尽的时候,充电过程还是要用电源线连接。所以未来的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拆除这最后的电源“桎梏”。
无线充电技术是这个梦想的使者,它已经从遥远的幻影变为实实在在的技术现实,来到我们身边。
无线充电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感应式充电,另一种是传导式供电。
感应式充电的工作原理是让充电模块电磁场与电池所在的受电模块的电磁场共振,从而实现电力传输,感应式充电允许充电和受电模块间有小范围的物理间隙。相比之下,传导式充电则会要求两者表面完全接触以传输电波,至于其中哪种方式将会最终胜出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无庸质疑的,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让用户轻松的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音乐播放器等放置于一个通用的无线充电平台之上,并迅速进入充电状态。
将自己的数字设备放到这个无线充电平台上即可完成充电,充电不再依赖于充电接口。
时间表:
无线充电何时到来?到2008年的时候,感应式充电以及传导式充电技术都会以比较成熟的状态进入市场,不过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手机的等设备仍需加装一个售价30美元的适配器才能使用,Wildcharge预计会在2008年9月推出其首款传导式充电笔记本电脑产品(与一款相兼容的笔记本电脑搭配使用),eCoupled则将自己的目标锁定于汽车、办公桌应用上,将会在2009年面向这些领域推出感应式充电设备。而到了2010年,随着各主要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纷纷加入支持行列,届时进行无线充电也许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随时随地打印和显示
手机、MP4、PSP等掌上设备已经成为个人计算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这些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打印、随时随地进行大屏幕显示,从而真正实现随身计算和娱乐功能,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将打印和显示模块嵌入移动设备中将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机里的打印机
面向移动设备的内置式打印机已经面世,Zink(即“Zero Ink(零墨水)”的缩写)Imaging,是宝丽来公司旗下的一个部门,长久来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型打印纸制造技术,它所推出的Zink打印纸中拥有一个晶体夹层,在通过一个袖珍打印机的时候其就会转变成相应的色彩,而打印机本身体积就很小,小得足以放进口袋里,甚至也很容易被集成进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或是其它设备当中。
Zink推出的这款即拍即打相机采用了700万像素的CCD,装备一块2.0英寸的LCD显示屏,使用SD卡存储数据,电池系统使用可充电电池,同时内建了闪光灯,不过目前该款数码相机尚未命名,价格也没有公布。
时间表:
2008年,Zink将会与一家主流相机厂商(具体名称尚未公布)联手,发布首款内置打印机的口袋版数码相机,其早期机型将能打印2×3英寸的照片,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将为拍照手机提供一种微型掌上打印机,其售价大约为99美元。另外它也可以用来打印胶背照片,在此后的2、3年中,该项技术就有可能会被整合入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移动设备中。
手机里的投影机
手机视频和手机游戏都是流行的娱乐方式,然而长时间在手机上看视频和玩游戏对于眼睛是一种折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问题将得到改变,配置有投影机模块的手机将可以随时投射出大尺寸的图像。
Microvision公司推出的Pico投影机借助光扫描技术,可以生成一个完整的全彩色图像。在这个内嵌的投影模块中,红、绿、蓝色三色激光会被一个面积不到1平方微米的袖珍扫描镜反射,该镜以水平、垂直两个轴向进行扫描,成像所需像素就此生成,这样的投影机可以在一面墙或其它平面上投射出大屏幕图像(在黑暗房间内距墙3.7m远处,可投射出120英寸的大画面)。通过对扫描镜、光源以及作为Pico投影机的“光引擎”的操控,可控制光的强度从而制造出绚烂的色彩。Microvision可以制造出小得放在手机里,且无需增加其体积的投影机,该公司预计这种集成投影机今后只需凭借一块手机电池的续航力就能播放一部完整长度的电影。
时间表:
Microvision已经与摩托罗拉公司合作,将Pico投影机移植入手机当中,而首款机型预计会在2009年问世,不过在这期间,该公司还正在设计一款适用于笔记本电脑以及游戏机的投影机,想必这类相关产品会在2008年晚些时候投放市场。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移动设备领域的首席分析师Avi Greengart认为,一部手机内置了这样的投影机后,其价格会增加150美元左右,不过这仍然很划算,因为仅投影机本身就值大约200美元。
3、CPU内置超级图形处理器
“集成显示”已经让PC结构大大简化,然而长久以来,“集成显示”似乎已经成为“低性能图形处理”的代名词,不过随着内建超级图形处理器硬件的新型CPU的出现,“集成显示”将会被赋予一个全新的意义。 随着AMD完成了对ATI公司的收购,又将其与英特尔公司的竞争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上,因为根据早先的消息,英特尔公司已经研制出基础图形显示芯片。至此英特尔和AMD两个竞争者均已开始致力于弥合CPU与图形处理器之间的间隙。长期以来,CPU与图形处理器间的数据传输都是经由系统总线进行的,而现在将图形处理能力直接加入到CPU内部可以直接消除由此带来的时间延迟,这种CPU/图形处理器的结合方式不仅支持DX10技术,能对蓝光与HD-DVD技术贡献出更高的速度,同时还会很明显地降低耗电量,又可以提高主板空间的使用率,加上其性能相比时下绝大多数独立显卡来说更为优秀,相信会对PC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时间表:
英特尔公司计划于2008年将集成显示核心的Nehalem处理器投入量产,但这条率先开通的产品线暂时还主要是针对服务器市场,AMD公司打算同期推出整合型Puma笔记本电脑平台,到2009年时,英特尔将会面向台式机及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出整合有显示核心的处理器芯片,而AMD的Puma平台则可能要到2010年时才会迈进台式机市场。
4、8核处理器
不管摩尔定律曾经如何预言,只要系统总线不堪重负,无论是提升处理器的主频还是提升数据带宽都没多大意义。晶体管迁移问题已经和提升时钟频率及提高处理器集成度一样,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因此AMD与英特尔公司都决定将重点放在升级处理器核心数量上,以取代从前纯粹的通过提升处理器主频来获得更高性能的做法。
众所周知,CPU的关键之处就是其处理核心,它对当前进行中的运算负责,由此各类软件才得以顺利运行,而在一个芯片中配置多个核心就能在不抬高芯片时钟频率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其运算能力,既保持相对较低的时钟频率又能让处理能力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芯片制造商们由此能克服高频率下必然会出现的芯片过热问题。可以这样认为,一块芯片里的核心越多,其速度就越快,不过这样的性能提升并非按倍数进行。根据英特尔的说法,在运行某些程序时,4核2.66GHz酷睿2 Quad Q6700处理器与同样频率的双核酷睿2 Duo E6700相比,性能只提升了26%,正因如此,尽管人们不久后将会看到更为先进的8核处理器,但它的处理速度也许并非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夸张。
8核心处理器一方面避免了工作时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一方面又能极大提升处理能力。
时间表:
在AMD可以开始销售自己针对台式机市场推出的8核处理器前,它还需先在2008年时搞定4核Phenom芯片,英特尔公司销售4核台式机处理器差不多已经快有一年了,它会在2008年时发布面向服务器平台的8核处理器,预计8核心的OctoCore(先不管英特尔公司最后会赋予它什么名字,暂且这么称呼)会在2010年时进入台式机市场。
5、PCIe 3.0高速总线
CPU性能愈发强大,而图形卡的性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不过目前PC中的数据流依旧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瓶颈:系统总线。当数据在PC系统内穿行时,是系统总线(而非处理器)抑制了总体性能的发挥,所以性能在再提升,需要一个更高速的系统总线。
PCIe作为一种技术领先的系统总线架构,是为诸如显卡这类硬件服务的,其目前版本为2.3,提供了5.2Gbps的数据传输率,下一代的PCIe 3.0版本则会提供高至8Gbbps的传输率。除了能对更高性能的GPU提供支持外,PCIe 3.0一个关键性的优势是能够直接从系统总线中为显卡供电,从而摒弃了过去使用一个专属电源接口的做法,由此一来,为了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率,该架构将不再兼容过去使用5V电压供电的硬件,也就是说PCIe 1.1及2.0将拒之门外,PCIe 2.3对使用5V及3.3V电压供电的板卡均提供了良好支持,PCIe 3.0则将只支持其中的3.3V标准,此举意味着当前绝大多数使用5V电压的硬件设备将随着PCIe 3.0的问世而成为昨日黄花。
时间表:
PCI-SIG是负责监督PCI架构规格标准的组织,它预计最后完善的PCIe 3.0版本会在2009年推出,至于PCIe显卡则应该在2010年时上市。
6、可弯曲的屏幕
数字设备或者计算设备都在向着瘦身方向发展,而瘦身的同时就要缩小屏幕尺寸,而小屏幕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麻烦。如果要在手机或PDA要进行一大段滚屏内容显示,在不失便携性的前提下又不会影响阅读体验,就需要柔性显示技术。
传统的LCD屏是将液晶灌入玻璃基板间,使用电压对各个液晶分子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若将其中的玻璃替换成塑料,会让显示屏多一些柔性,实现课弯曲或者卷曲。对此概念的最初实践来自E Ink与飞利浦,其推出的所谓“电子纸”是将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晶体压缩进非常薄的聚合层间,因此这种“电子纸”也具备了极高的柔韧性。不同于常见的LCD屏,以“电子纸”为基础生产出的超薄显示屏完全抗震防碎,甚至能被卷成一个紧凑的卷轴,这样的特性完全可以让使用者将一个宽屏显示器放置于口袋中随身携带,到处使用。对比目前的平板显示技术,柔性显示屏更容易制造而且成本可以更低。
时间表:
第一代柔性显示屏其实早已问世,只不过其柔韧度并非向前文所描绘的那样好,E Ink推出的电子纸被索尼公司的阅读器(售价300美元)及摩托罗拉公司的Motofone F3手机(售价130美元)采用。而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柔性显示屏已经诞生在Polymer Vision(该公司位于荷兰,此前从飞利浦公司分离而出)公司的实验室内,预计会在2008年上市,届时由意大利电信公司定制的一款手机将会率先使用上Polymer Vision柔性屏幕,根据内幕消息可以推测该手机的屏幕尺寸大概为5英寸,分辨率为320×240,采用单色灰阶显示模式。Polymer Vision预期到2010年时能向市场投放尺寸更大、分辩率更高的彩色显示屏。
7、4G手机网络
第一代手机仅仅凭借自身简单便捷的无线通话功能就虏获了用户的心,第二代(即2G)手机引入SMS短信以及WAP无线网络浏览功能,2.5G增加图片及视频能力,但与宽带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手机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还有些偏慢,即便是当今大红大紫的iPhone手机也难以摆脱这样的尴尬,随着3G技术的起步并普及,更高速的连接终于让2.5G时代诞生的多媒体应用变得平易近人,不过即将到来的4G世界显然更值得。
4G与3G间的根本区别是网络的交换方式,到现在为止,在绝大多数手机网络(除VoIP即网络电话以外)中,所谓的线路交换就是指在通话者之间激活一条专属通道,这种陈旧模式将语音通话区别于数据连接,由此一来,要让手机同时传输语音与数据也变得不可能。而4G网络采用的是纯IP方式进行交换,这与互联网上所进行的数据传输活动类似,意味着用户将不仅能同时运用手机进行通话与短信操作,还能做更多目前可能还无法实现的事情。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甚至连饮料自动售卖机,几乎所有设备都能与该网络连接,享受无线宽带服务。此外,4G的灵活性可能会带来另一个结果:无线运营商们将很可能被迫放松长期以来对用户使用网络的“铁腕管制”,从而让所有人能在上面进行更为自由的沟通。
时间表:
现在,美国四大无线运营商在3G网络的应用依然浮于水面,绝大多数使用者对这种先进的数据流传输方式并不感冒,但作为4G网络的先头技术——WiMax目前已经初见端倪,其在大企业网络及电信公司领域的应用正处于缓慢上升态势中,虽然WiMax自身角度并非一种蜂窝移动技术,但在4G网络全面铺开前,还需要寻找一个建立在Wimax基础之上的新通信协议。由于商业用户提升了对高端无线数据服务的需求,手机网络服务商将开始配置可提供4G服务的网络与设备,我们预期首部真正意义上的4G手机及相应的数据卡将会于2011年入市。
8、WHDI无线高清接口
尽管这场来势汹汹的无线革命已经触及数字家庭,但使用高清电视依旧免不了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并考虑布线问题,不仅要打破室内装修的整体效果,也不利于无线时代的人机互动的自由发挥。所以就有人很自然地发问,电视是否也应该不用考虑视频源的位置而任意摆放,还能继续保证原有的视频质量不受影响?
无线高清接口(WHDI)是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的无线替代版本,它使用一个5GHz频率的无线传送装置传输未经压缩的1080p,30fps的高清视频信号,而这些信号将会来自一台预装有WHDI模块的DVD播放机、游戏机或是机顶盒,对于一台同样预装WHDI模块的电视来说,传输距离甚至可以达到30.48m。因为WHDI信号与HDMI兼容,用户也可以为现有的娱乐设备购买HDMI无线适配器,这样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喜好摆放电视的位置,而无需在墙边摆放各式各样的线缆了。
这台由Amimon公司开发的WHDI适配器可以将来自分线盒中的高清视频信号传送至接收电视中。
时间表:
WHDI芯片组的制造商Amimon公司在2007年8月底时就面向各电子产品厂商发布了该项技术,现在,他们之间的产品竞赛正不断地把WHDI技术推向市场。电视机制造商们也已经开始在演示一些预装无线功能模块的高清电视。由于增加了WHDI,预计会让每台新电视机增加200美元的成本。对于用户目前现有的硬件设备,使用WHDI无线适配器比较划算,一对适配器价格大概在300~400美元之间。Amimon的营销副总裁Noam Geri认为,今后几年中,集成入电视内部的这类产品的成本会下降至10美元左右,而应用在适配器上的则会降到60美元。
9、5TB的海量硬盘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深入,我们身边的信息和数字媒体内容呈爆炸式增长,当然对于存储空间的要求越似乎永无止境,超大容量的硬盘的出
现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
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也可称之为HAMR(另一种与其几乎完全相同的技术是由富士通公司开发的TAMR)利用激光对磁盘盘片表面的待写入区域进行加热,等温度升高后,再以传统方式改变磁性写入数据,如此一来便可能将1TB量的数据塞进盘片表面1平方英寸的空间内,而这已经是当前极限存储密度的2倍。当硬盘的读/写磁头工作时,它会在瞬间将激光传递至盘片表面,改变当中的铁铂合金粒子的稳定状态,使之符合执行读写操作的要求,当盘片被加热后,读/写磁头便可非常精确(被控制在几十纳米的范围内)地在一个极小空间内塞入大量数据。在这个过程结束后的几纳秒时间内,盘片表面就会冷却从而实现长久稳定保存数据的目的。
另外,由于该技术的出现,使得磁盘上数据的组织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与之前磁盘扇区被任意安排的状况不同,HAMR存储设备会借助磁盘表面的铁铂磁颗粒将数据组织成自排列磁性阵列,这样的组织方式会允许在盘片表面的每个磁颗粒上创建单一数据。
时间表:
HAMR技术目前依然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项目,但相信不久后便能投放市场,希捷希望能在2011年时发布自己的5TB容量HAMR硬盘,继而在接下去的几年后发布最高可至37.5TB容量的硬盘。
10、下一代互联网基石——IPv6
作为目前整个互联网的“基石”,IPv4协议问世也达25年之久,日暮垂年之时,其所遭遇的问题也愈见明显,尤其是加入网络的设备越来越多,从而造成的IP地址资源短缺的紧迫问题,而IPv6的到来相信会扭转这个尴尬局面。
与使用32位地址(例如155.54.210.63)的IPv4不同,IPv6使用的是128位地址(例如2001:0ba0:01e0:d001:0000:0000:d0f0:0010),这一看似小且简单的变动最终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也可以是地球上每一台电脑和接入设备都可获得一个独立IP地址,另外,IPv6协议可在网络层上进行加密与认证,这也让网络上各方之间的通信都能获得极佳的私密性。
时间表:
尽管IPv6早已问世多年,但几乎没什么人使用过它,原因很简单,与IPv4相比,其硬件支持所需费用更为高昂,也很少有网络管理员会接受到相关管理经验的培训,但是在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会从2008年夏天起将整个网络迁移至IPv6 标准上,虽然IP地址资源的枯竭期预计会在2011年4月左右到来,但从美国政府制定的那个时间表来看,IPv6技术依旧有望在此之前就逐渐得到应用,而目前越来越稀缺的地址资源也会迫使ISP服务商升级自己的网络。
11、Surface Computing(桌面计算)
自从Douglas Engelbart在1964年面向桌面市场引入鼠标这一革命性的理念后,几十年来,移动鼠标来操纵屏幕上图形的做法已经深入人心。但就在这个过程中,鼠标实际上是更为自然的人机界面——人的手指尖的替代品,而在未来的几年中,新一代PC就可以直接利用人的指尖进行操控。 Tabletop computing(桌面计算)也被称为Surface computing,它在不少人眼中无疑是一种返朴归真的努力,几个好朋友又可以重聚在一张“桌子”周围,以传统友好的方式参与到电脑互动中。由于这种桌面电脑可以同时接纳多种类型的输入,所以自然允许多个用户一起用指尖点触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从而实现同一平台上的分工协作。桌面计算代表的是多重触控这一重要技术方向,不仅在PC领域,在iPhone等移动设备或者大屏幕显示领域,同样将成为重要方向之一。
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正在致力于研究桌面计算技术,实现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其中2个颇具意义的成果分别是来自微软的摄像头驱动桌面PC(camera-driven Surface PC)以及三菱电子研究实验室研发的射频驱动DiamondTouch人机交互系统,前者利用5个红外摄像头来跟踪指尖在屏幕上的动作轨迹,同时又以投影方式将内部的图像呈现在桌面表面上;后者则会自桌面上方投射图像,使用电容耦合(类似于笔记本电脑中的触摸板)方式来跟踪指尖位移,不过这种设计会在用户触摸屏幕时不可避免地产生阴影。
时间表:
相信当三菱电子研究实验室的DiamondTouch技术依旧还处在研发项目阶段时,微软的Surface PC就将直接进驻酒店、赌场中,虽然第一代Surface PC出现的地方都属于公共场所,但微软还是希望能在2010年针对商业用户推出其会议室版本,对家庭用户来说,从现在算起的3~5年后也能得到它,而最终正如微软所言,Surface PC将会被做成工作台、镜子或是家中其它任何的平面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