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爱好者,提供IT资讯信息及各类编程知识文章介绍,欢迎大家来本站学习电脑知识。 最近更新 | 联系我们 RSS订阅本站最新文章
电脑爱好者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IT业界新闻>>互联网周刊:迎接口袋互联网(一):

互联网周刊:迎接口袋互联网(一)

来源:互联网周刊-陈琼 刘绮琳 | 2008-5-5 | (有1581人读过)

  从“牛顿”(Newton)到iPod touch,苹果用14年的时间,终于将Mac OX装进了普通人的口袋。很多人都说iPod touch其实就是去掉了通信功能的iPhone,但对苹果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而言,“touch”必然还有更多的企图——最近有传闻说,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牛顿”马上就要回来了。

  无论这是不是真的,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的从业者都会认同这样一个命题:无处不在的宽带和无线网络是全球计算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一来这会推动互联网持续、深刻的改变商业;而另一方面,人们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和习惯也将由此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想象力,移动和便携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要素。

  将互联网装进口袋里只是这些奇妙想象中的一个场景,一如苹果当年失败的“Newton”开创了PDA产品门类一样。不过近两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践者在尝试将想象变为现实。PC在移动便携的维度上,正发生着令人兴奋的变化。

  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移动事业部总经理浦大卫(David Perlmutter)一直坚信个人计算的未来在移动领域,4月初他在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现在已经是移动的世界了。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已有40%属于笔记本电脑。两年之后,这个数字将达到50%。”

  在此次IDF上,英特尔正式将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确立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并为其未来描绘了美好的前景。相比两年前开始崭露头角的UMPC(Ultra mobile PC),MID用更大的气魄扛起了“口袋互联网”的大旗。消费者在面临选择时势必将会愈发得眼花缭乱,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1月号的《连线》杂志历数出了苹果公司历史上的8款最失败的产品,“牛顿”(Newton)“众望所归”的被排在了第一位。之所以要说众望所归,是因为Newton项目几乎是苹果最著名的失败案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研发“牛顿”时,其本意是想“彻底改造并重新定义个人计算机”,但售价699美元、以PDA形态亮相的Newton MessagePad在1993年8月上市之后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其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固然是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PC、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还远未普及的环境中,当时的消费者很难对计算设备的移动和便携性产生现实欲望。

  苹果前前后后一共为Newton项目的研发和推广投入了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但收益却始终难见起色。1998年2月,在乔布斯重回苹果的第二年,已经苦撑了近5年的Newton部门被整体裁撤。

  “牛顿”归来

  “死在沙滩上的”Newton尽管悲情,却在多年以后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苹果14年前的大胆想象。2007年的iPhone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年度明星并不令人意外,但在全球的数百万iPhone用户中,有多少人是冲着iPhone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能力而来的?抛开其亮丽的外形设计、独特的Multitouch技术不说,iPhone中的计算元素是否也是吸引用户的诱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Newton的标志意义和现实意义都足够被历史铭记,而且目前更多承载这些意义的平台还不是iPhone,而是iPod touch。

  很多人都说iPod touch其实就是去掉了通信功能的iPhone,但对苹果这样的完美主义者而言,“touch”必然还有更多的企图——最近有传闻说,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牛顿”马上就要回来了。早在去年9月,Apple insider网站就发布消息说,最近苹果内部正在进行Newton2.0的秘密研发,据说其屏幕比iPhone大一半、用英特尔的芯片、运行苹果自己的操作系统Mac OS、最早会在2008年上半年发布。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这将会是比今年1月苹果的“全球最薄笔记本”Macbook Air的登场更具革命性的大事件。苹果的Macbook Air以其惊人的“薄”给了全世界赞叹——整台机器净重1.36千克,最厚的地方只有0.76英寸,也就是19.3毫米,而最薄的边缘地带,仅仅只有0.16英寸,约合4毫米。

  尽管Macbook Air的轻薄难以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拓展功能的牺牲,比如扩展插槽很少、光驱也不是标配,性能方面的表现也不那么让人满意,这些都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但毫无疑问,苹果再一次站在了技术发展的前沿,几乎将工业设计做到了极致。如果苹果真的能将类似的极致用到Newton2.0上,那将是一台有着怎样光芒的机器?

  口袋互联网

  人们永远猜不透乔布斯心里的小算盘。但人们对于传闻中的Newton2.0有一点很确认,那就是,这将是一台标准的“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的一种便携设备形态,是拥有更小的尺寸、以各种互联网应用为主要诉求点的全功能PC。

  MID其实也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早在2006年春季的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就已经提及了MID的构想,只不过,当时大家更多的都被“超便携PC”(Ultra-Mobile PC,UMPC)的火爆场面所吸引,而且英特尔自己的口风也非常紧。

  其实UMPC的走红有两大要素,一是全球范围内的便携运动风潮。UMPC作为这股潮流中的最新势力,有着非常明显的产品特征,有分析师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Lifestyle PC”(生活化PC)。因为它不仅是台全功能PC,而且比当前最小巧最轻便的笔记本电脑更小更轻,7英寸的屏幕只能算是UMPC的入门级标配。

  另外一大要素就是微软在2006年3月所推出的“折纸”计划(Origami)。Origami出自日语,原意是指日本的一种折纸艺术,后来被微软借用,把自己在便携终端领域内的技术行动定名为“折纸计划”。其实,所谓“折纸”就是经过优化设计的Windows XP Tablet PC版,也就是用在微软几年前曾经大力鼓吹过的平板电脑上的那款操作系统。

  在2006年年初的德国汉诺威CeBIT展会上,三星的“折纸”样机Q1成了全场最耀眼的明星。Q1仅重779克,比PDA大,比笔记本电脑小,却拥有40GB硬盘和7英寸的高分辨率液晶屏,以及蓝牙和无线网络的功能,还支持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和GPS导航。三星不无自豪的说:“在Q1这样一个终端中,实现了PDA、游戏机、DMB、MP3播放器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诸多功能,称得上是平板电脑所未能实现的巨大突破。”

  截止2007年6月,Q1在上市一年间共卖出了10万台,表现可谓中规中矩。而由Q1所引发的UMPC风潮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众多的制造商都争相推出了打着UMPC标签的新设备。比如方正的“Mininote”,华硕的Eee PC。Eee PC更是以其纤细的体型、齐全的功能和2999元的价格,极大地打动了众多消费者的心。

  相比定位更加清晰的UMPC,MID的范畴就要大得多。时隔两年,英特尔终于在今年4月初的IDF上对MID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英特尔不仅发布了5款专门面向MID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研发代号“Silverthorne”)和英特尔迅驰凌动处理器技术(研发代号“Menlow”),还特别推出了其它的一些嵌入式计算解决方案。其中的“Menlow”原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但由于开发进度的顺利以及市场时机的需要,英特尔特意将其发布日期提前了半年。

  凌动处理器可以说是英特尔第一款特别针对MID所研发的处理器。这是英特尔目前尺寸最小的处理器,也是全球功耗在3瓦特以下的处理器中速度最快的产品。按英特尔的说法,MID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最佳互联网体验放在口袋大小的设备中,可以让用户使用通信、娱乐、信息访问、在移动中办公等应用,同时还可以作为下一代的、基于Internet的新型便携式视频播放器、导航系统、聚合式平板电脑和其它消费类电子产品来使用。

  如此众多的功能和定位,使得UMPC也被容纳进了MID的框架之内。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移动事业部总经理浦大卫(David Perlmutter)说,实际上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产品类别,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英特尔将其界定为MID。至于其中各个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浦大卫反而觉得那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区别在于它们的使用模式,其实关键是看用户的使用目的。”

  比如前几年尼葛洛庞帝所倡导的“100美元电脑”计划,从其形态角度看,也属于MID的范畴。针对这些低端需求,英特尔已经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上网本”(Netbook),这种简易的、经济实惠的、以互联网应用为中心的设备,将采用英特尔全新的专用低功耗架构、即将推出研发代号为“Diamondville”的英特尔凌动处理器。

  据浦大卫介绍,“上网本”针对的市场是新兴国家市场,以及购买第二台、第三台电脑的人群,当然也包括学生用的电脑。而这种专门针对互联网接入而设计的移动设备无疑也将是最能体现MID精髓的终端形态。

IT业界新闻热门文章排行
网站赞助商
购买此位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文档一览 |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4 电脑爱好者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9059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