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爱好者,提供IT资讯信息及各类编程知识文章介绍,欢迎大家来本站学习电脑知识。 最近更新 | 联系我们 RSS订阅本站最新文章
电脑爱好者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热点>>复旦上海交大面试招生争议中破冰:

复旦上海交大面试招生争议中破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06-4-3 | (有1773人读过)

本报记者周凯 实习生孙晓丹 4月2日下午5时许,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曹翔宇走出复旦大学光华楼,看到记者在拍照,马上冲镜头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感觉挺好的,虽然有一道题没答出来,但没关系。”

当日,为期两天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落下帷幕,近2000名通过“海选”的上海高中毕业生参加考试,争夺两校总共600个录取名额。这也意味着,这项被称为“破冰之旅”的高考改革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面试题目广泛,部分考生感觉不难

此次复旦和上海交大两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步骤基本类似,先报名,再“海选”出1200人,然后面试,预录取的300名考生再参加高考。

以复旦大学为例,共有5828名高中生参加了复旦大学的申请资格测试,最终获得面试资格的1208名学生来自91所沪上高中,其中不乏非重点高中的学生。

与此前教育部在几十所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相比,此次复旦和上海交大两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最大的突破就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

复旦大学面试团由170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20名后备专家。据复旦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安排了20名后备专家,一方面是因为如果考生认为考官对自己有偏见或对面试题目有疑问,可以要求更换面试考官;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考官发现考生和自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以要求回避。

在上海市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和媒体的监督下,复旦大学在面试现场随机安排面试双方,每个考生都将分别接受5位专家每位15分钟的面谈。每位专家将对申请者的气质品格、表达沟通、知识结构、逻辑思维等给出综合评价,5位专家的评价汇总起来,就形成申请者的面试成绩,再决定录取与否。

上海交大也由160名教授、专家随机组成若干面试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5名专家组成。在学校招生监察小组监督下,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将根据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所属学科大类被随机分组并确定面试次序。面试专家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和素质独立给出综合评价结果,最后汇总各位专家的评价结果,择优确定预录取推荐名单。

4月1日,复旦附中高三物理班的王俊参加了复旦大学的面试,他从下午2时30分进考场,5时10分才出来。他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学校大约有114名同学参加面试。他觉得5位教授问得都差不多,主要是让他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今后理想等等。而“世界上有没有直线”以及用一种理论解释“庄周梦蝶”等问题让他印象深刻。

上海市松江二中的王元中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5名同学来面试,“面试老师问我平时怎么安排作息时间,喜欢看什么书,让我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我原以为他们会问很专业的文化课问题呢。不过我想这些有经验的专家能从看似平常的问题中发掘出我们的个性特质,这种考试过程让我觉得很放松。”

考生姚琼说:“面试教授问我对最近社会焦点事件的看法,而我平时就比较喜欢看报纸、关注热点新闻,所以觉得问题一点都不难。”

自主选拔凸显大学选材标准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在全国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目前已经增加至53所高校,而此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都树起了“素质教育”的大旗。

复旦大学表示,此次试验是“为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和展示自己的能力,为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探索更多的新路子。”上海交大则表示是“为选拔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探索高校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进一步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招生的性质属于自主招生深化改革。复旦大学招生改革的目标是,为中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培育人才。他表示,传统的高考制度虽然仍是一种可行的高校招生办法,但“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很有利。复旦此次自主选拔录取,希望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希望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对科学有兴趣,是否对创新有兴趣。总之,我们认为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应是全面的素质,高考笔试不能体现这种要求。

秦绍德表示,此次将面试作为录取过程最关键的环节,凸显了大学自身的择才方式和标准,将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点亮“信号灯”,也将为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提供有效的经验。

记者注意到,报名参加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至少要具备“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各科学业成绩优异”、“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成绩优异”、“其他方面具备特殊超常才能的学生”这几个条件中的一个;而上海交大自主选拔录取的报名资格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或特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复旦大学高教所副所长熊庆年认为,从学校层面来说,这次改革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一些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潜能的考生,有可能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被发现。

自主选拔如何保证公平

从今年3月初复旦、上海交大相继公布今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以来,质疑的声音就从未停止过,多数人担心“没有分数做标准的选拔,会掺杂更多的人为因素”(见本报3月13日报道)。“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以高考分数为标准,大家会说‘一考定终身’限制了很多优秀人才发挥特长,而现在不以高考分数为标准,大家又说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复旦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有点无奈地说道。

此次复旦和上海交大两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步骤基本类似,两校最大的区别就是“海选”的方式不同,复旦是进行3小时涵盖10个科目的申请资格测试,而上海交大则是对中学推荐的优秀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复旦的申请资格测试首先遭到质疑,被认为是增加考生负担,“又增加了一次考试”,而且由于测试内容涉及10个科目,对一些“偏才”来说显然门槛过高。

虽然复旦的自主选拔录取方案中说明,只要具备“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各科学业成绩优异”、“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方面成绩优异”、“其他方面具备特殊超常才能的学生”这几个条件之一的学生都可以报名,但除了“各科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外,另外几类学生能否通过资格测试成了一个问题。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对此回应说:“由于招生人数有限,面对成千上万的考生,必须有个合理的标准进行初步选拔。”但他强调,资格测试的门槛不会很高,而在进入面试环节后,所有1200名考生不论笔试成绩如何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试才是招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上海交大的“海选”方式也同样遭到了质疑。根据学生自己填写的自主招生申请表和老师的推荐信,从几千名报名者中挑选出1200名左右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着实不容易。由于没有分数的衡量,主观性增加了,如何确定标准被打上了一个问号。而实际上,从3月17日递交申请材料结束,到3月29日面试通知发出,也只有短短12天的审查时间。

对此质疑,上海交大方面的回应是,为了保证预审程序中的公平性,将以申请者的学业水平为主要评价依据,对每位申请者的申请材料,按学科大类随机抽取两位评审专家,独立完成综合评价,择优确定参加面试的候选人。而学业水平主要依据申请者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参加各高校优秀学生选拔的情况等进行评价。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将进行全过程监督。

记者注意到,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都专门成立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监察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监察工作实施方案,监察小组组长均由校纪委书记担任。

此外,复旦大学表示,为确保面试的公平、公正、公开,所有面试专家和工作人员都在面试前签署了保密承诺书;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回避制度,专家和考生都有权利提出回避;所有面试过程均全程录音,学校为此新购置录音笔200支;专家面试记录和决议书全部存档。

尽管如此,面试决定录取依然是遭到质疑最多的环节。4月1日,上海郊区某中学的一名考生参加完面试后告诉记者,自己是“蒙”进来的。“我平时在班上排名算中后位,这次第一轮10科目综合测试全是客观选择题,200道题里面有一半我都是蒙的,今天能来面试,老师同学都挺意外的。刚才面试考官问我是否当过班干部,曾组织过什么活动,我就随便编了几件事情,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觉得这种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和临场发挥,如果你口才好、反应快、表达能力突出,即使文化课成绩不怎么样,也很可能被录取。”

考生家长瞿女士说,女儿在上海市向明中学读书,成绩一直很不错。“不过她比较内向,不太善于和别人交流,我很担心这样的面试形式她可能会不适应。”

考生家长丁女士则表示,这种面试说实话还是要碰运气,没有绝对的公平。“就像足球比赛抽签一样,强队碰上强队,就算你倒霉。而且面试不可避免地会有人为的主观因素,每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一个考生的表现在不同的教授眼中可能就不一样。”不过,她觉得这次复旦自主招生组织得比自己的想象要周到和透明,招生流程清楚明了。

复旦附中高三物理班考生王俊认为,这种面试有很大的随机性,不像大学生论文答辩有一定的标准。“我想高考还是主流的、符合国情的选拔方式,不过这次自主招生对我们也是一种锻炼和新鲜的体验。”

自主选拔将走向何方

此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中都规定,被预录取的学生必须参加2006年上海市的高考。高考成绩将作为正式录取的重要参考,而且高考成绩也是申请新生奖学金的依据之一,对将来的专业选择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德广对两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提出了质疑,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采用“综合考+面试+统考”的招生方式,仍然是引导学生整天去应对考试和争取高分,这种增加学生负担的“自主招生”还是不搞为好。

杨德广认为,自主招生的根本意义在于让有专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不受考试分数的约束,把一部分优秀学生从繁、难、偏、旧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杨德广建议,要真正做到“自主招生”,就不应该让学生再参加统考,也不应该再组织综合考试,应把自主权下放给中学校长,由中学校长根据学生一贯表现来推荐,大学自主招生的名额可下放到有关中学,“最了解考生情况的是中学教师和校长”。

此次上海两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只在上海市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只有上海考生可报名参加选拔。

秦绍德表示,之所以会选择上海试点,是因为上海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诚信意识比较明确,外地生源加入试点行列必将奔波往返于上海与原籍之间,这将大大增加考试成本。但他表示,上海试点一旦成功,复旦也将考虑按此种方法在全国招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教授表示,这种自主选拔录取方式目前还不适宜扩大到全国范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重要条件目前尚不具备。首先,在诚信缺损、腐败之风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完全采用外来的考核结果和证明材料;其次,我国还缺少全国统一的高中会考,不具备准确反映学生高中阶段成绩的标准;再者,招生的大学和教师要制定出既符合培养目标,又切实可行的选拔方案,教师在招生标准上要形成共识还缺少实际经验。另外,这种自主招生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不过,葛剑雄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通行的做法。“不自主招生,就难以做到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专业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也不可能使学生中的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充分发展。”

复旦大学高教所教育学博士乐毅介绍,美国的高校录取新生完全独立自主,具体招生政策由各个高校自己决定。从美国的经验看,我国需要加强教育考试服务中介机构的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权威的教育考试机构。

其次,我国需要加强高中会考制度研究。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学生中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是对学生整个学习情况的发展性评价。因此,学生高中时期的学年、学期考评显得非常重要,而高中毕业会考则是一种资格认证考试,两者结合才能比较全面地考评学生。

第三,逐步建立常年考试志愿申报制度,即一年春秋两季都可申请入学。乐毅认为,需要认真总结前几年试行春季高考招生的得失,寻找问题的关键因素。

熊庆年认为,之所以要让高校自主招生,是因为高校最清楚什么样的人符合本校的培养目标。同时,高中教师和学校推荐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对考生状况有最实际的了解,给他们以发言权不仅能帮助高校全面考查考生,而且有利于高中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所以,从更广的意义上讲,高校自主选拔招生,能够推动整个教育的进步。

熊庆年表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试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意义就在于这是实质性的变革,“他们要通过适合各自学校特点的考查方式自主选拔考生,决定是否录取。尽管还是小范围的试验,还带着某些旧制度的‘尾巴’,但是毕竟冲破了旧制度最坚固的束缚。我们应当为这项改革大声叫好,为这革命性的一步鼓掌。”
国内热点热门文章排行
网站赞助商
购买此位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文档一览 |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4 电脑爱好者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9059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