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爱好者,提供IT资讯信息及各类编程知识文章介绍,欢迎大家来本站学习电脑知识。 最近更新 | 联系我们 RSS订阅本站最新文章
电脑爱好者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计算机论文>>Internet时代的网络出版:

Internet时代的网络出版

来源:远方网络 | 2006-3-1 | (有3339人读过)

Internet时代的网络出版
【英文标题】Web Publishing in the Internet Er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文章日期】1997—04—07
【 作 者 】彭静
【作者简介】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介绍了在网络席卷全球的今天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出版,以及这
种新型的出版方式与传统的出版之间的异同,同时论述了网络出版中所存在的一些法律
、技术保护问题及有关的解决方法,最后对我国网络出版的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eb publishing hasbeen
the latest trend in the publishing. The differencesbetween the tradit
ional and web publishing are revealedin the paper,and some relevant
leg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are briefily discussed. At last the real
ities and prospectof the web publishing in China are analyzed.
【关 键 词】Internet/出版/网络
【 正 文 】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Internet已从学
术界延伸至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远距离培训(Teleforma
tion)、远距离医疗(Telemedecine )、远程会议(Teleconference)、远程工作(
Teletravail )等都已成为现实。 据统计, 到1995 年7 月为止, 已有660 万台计算
机挂接在Internet上,约4500万人使用该网络,预计到2000年,Internet的用户可以达
到7亿人。人类的交流方式正走出纸张铅字的范围, 而步入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
Internet作为一个全球性的IP(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
司、企业、集团和事业单位联为一体,在它们与其客户及业务伙伴之间建立起交互的快
捷通道。在Internet热潮的推动下,世界上出版业先进的国家已经将一些报刊、杂志和
文学作品等通过网络发行,譬如美国在网上发行了《Artdirect》、《ArteFACTed》;
澳大利亚也产生了第一家联机新闻杂志《The Australian Observer》, 中国的《广
州日报》等也已通过Internet向全世界发行……这就给出版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
1 网络出版势不可挡
事实上,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它们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出版物的
制作和发行,但网络出版突破了传统的出版物制作和发行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出版”
的含义。就传统的出版物和以软盘、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而言,其发行的手段是单
向的,非定时的,而且发行对象不广泛,信息的聚焦效应差,用户查找信息难度大、效
率低。而网络出版则以其信息的载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网络而弥补了这些缺
点,网络出版具有如下特点:
1.1 对传统概念的拓展
①出版物
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物是指存储信息的载体,如纸张,报刊杂志等,随着信息技术的
进步,进而出现了磁盘、磁带、光盘等。而如今在网络时代中,信息的存在要借助于一
种不同于以往载体形式的新型载体——网络,故不存在传统形式上的出版物——一种实
实在在的东西,面对读者的是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来自出版商的各种信息,这便是出
版商提供给读者的出版物。
②出版
以往人们眼中的出版就是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稿件的一种非常繁复的工作,而
在网络时代,这一工作得以极大地简化,因为此时“出版”的概念已经有所改变。在网
络出版中,出版就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事实上也是出版本质上的含义,
只是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由于对这些信息载体的处理过程冗长繁琐,我们难以做
到快速、便利的传递各种信息。
③出版商
显然,在出版、出版物等含义有所改变的同时,出版商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它的
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它指任何在网上发布信息的人、单位或组织等等。相应的,对出版
商素质的要求也与以前不同,网络出版商不必精通以前的有关出版方面的知识技巧,他
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关于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知识。
④购买
无疑,对网络出版物的“购买”也已不同于对以往出版物的购买这种行为了。对于
后者而言,购买的结果是拥有了信息的载体——书本、报刊杂志、磁盘或者光盘等等;
而对于前者而言,其结果是拥有了对信息访问、浏览的权利,购买者只有在获得这种访
问权后才能通过浏览器阅读所购买的“出版物”。
1.2 实时性的双向交流——网络出版的魅力
网络以其资源丰富、查找速度快、网点之间的双向交流见长:购买者可以将自己的
购书需求迅速地传递给出版商;出版商根据购买需求,迅速地提供相应的书目供购买者
选择;购买者确定自己所要购买的书后再通知出版商。同样,由于网络上双向交流的迅
速性,出版商可以快速地收到购买者的反馈信息——对所购“出版物”的评价、意见等
等,从而帮助出版商重新制定决策,促进出版业的发展。
事实上,随着网络出版的逐步开展,出版商可以根据其客户(经常购买其出版物的
人、单位等等)的需求,定期地为客户提供所想要、感兴趣的书目。这时候,面对购买
者的便不复是眼花缭乱且鱼龙混杂的信息,而是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使得购买者节省
很多用于检索信息、查询信息的时间,使得出版商服务具有个性化。
1.3 无纸的付款方式——电子信用卡
在网络充当着人和人之间联系的纽带的同时,人们的付款方式也开始借助于网络。
因为由网络联系起来的人位于地球的不同角落,他们之间由网络实现间接的“面对面”
交流,故其相应的付款方式也只能采取网络的远程付费方式,电子信用卡由此应运而生

据估计,Internet商业的发展,将使Internet上的信用卡金融交易量达到每年500
亿美元,Visa和MasterCard 两家信用卡公司曾同意制定一个统一的开放标准在Intern
et上安全地完成金融事务,遗憾的是,他们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是分别与不同的
计算机厂家开发不同的安全性标准和技术,Visa公司与Microsoft公司合作,MasterCa
rd 公司则与IBM、Netscape公司携手,这两种标准为信用卡信息经Internet 传输提供
端至端(end—to—end)的安全保护,传输的信息包括信用卡号码、口令和数字化的签
名,这些信息均经过加密后方才传输。
2 网络出版的实现
2.1 出版物的制作
附图{图}
图1 网络出版流程示意图
对于以往的出版物来说,其排版系统不论是批处理还是所见即所得(WYSIWYG:Wha
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都有各自的标记格式和加注方式,不同系统之间没有
统一的格式,无法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所以不能满足出版网络化的需要。国际标
准化组织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SGML(Information processing—Text and office
system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ISO8879:1986),我国相应的
SGML标准于1995年底公布,编号为GB14814。SGML 的设计目的是使文件信息与设备无关
、与处理系统无关、与应用无关、甚至与所用的语种无关。它旨在各个独立的系统之间
架起桥梁。SGML用描述文件逻辑结构的方法,做到制标的通用性,并有一系列的声明(
declaration),使各系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文件信息与制标,从而使得出版的网
络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们的网络出版商通过Internet提供自己的出版物时所使用的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语言就是SGML的一个子集。通过HTML语言编制的超文本(Hy
per—text)或超媒体(Hypermedia )的文档(其中包括出版商所要提供的信息资源和
一些链接到其它服务器上相应文档的链接信息),出版商可以向网上提供各类信息资源
;如声音、图像、动画和文本等等。
2.2 出版物的发行
在网络联系你我他的时代,“天涯若比邻”不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通过网络
开展出版物的发行宣传工作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读者购书只需要坐在电脑屏幕前,敲打着相应的计算机命令,利用计算
机从浩繁的信息中查找出所需购买出版物的相关信息,如广告宣传信息、新书预告、内
容简介等等。确定所需出版物后,购买者只需向出版商的网点发送购书通知并采用电子
货币的方式付款;出版商获知这一信息后,就将该购书者纳入可以访问本网点信息的用
户集合中,于是已注册的读者在以后就可以毫无阻挡地访问所购的信息了。
在网络中通常采用的信息相互交流的技术是E —mail , 它是Internet提
供的最初的功能,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实际上,大多数用户就是从使用电子邮件开
始接触Internet的。E—mail 快速且价格低廉,并允许广播式发送,这样,一个用户可
以同时向许多人发送信息,当需要在某个群体中发布通知或征询意见时,显然这个优点
非常突出。目前利用电子邮件最新开发的一项功能是电子期刊(E—Journal,它实际上
也是一种网络出版)。电子期刊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送给它的订购者,电子期刊的订户
可根据需要订购整本期刊,也可订购期刊中的相关文章,随着纸质印刷品价格的成倍增
长,电子期刊将会越来越普及。以教育界为例,该领域的主要出版物“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和“New Horizons in Adult Education ”已经开始有电子期刊
版本。仅就其较低的加工成本而言,网络出版已经对传统的出版观念提出了挑战。
3 金无足赤——随之而来的问题
网络虽然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不同平台上信息的快速传递为人们带来了好处,但也存
在着一些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管理还未制订公认的国际法规;计算机互联网四通八
达,在某处被禁止上网的信息可以随便地再上网;入网的用户可以随意地调用网络中传
输的文字或图象信息,其过程完全匿名,无需登记,管理系统极难对接受者进行控制和
检查等等。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不法分子带来了一些可乘之机。在德国,有人利用I
nternet传播**文字、图像和新纳粹思想,以致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停止美国Comp
uServe网的200 家公司上网。 在法国,1996年1月23日,Besancon Cybercate利用Int
ernet 网传送被法国政府列为禁止出版的“大秘密”一书, 全书长达170 页, 作
者ClaudeGubeler医生在该书中披露了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患癌症的情况……
这些都为出版的网络化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何控制出版物中存在的黄色信息及禁书
的发行;如何恰当地收费;在网络下出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等。
3.1 法律保护
首先必须制定相应法规、措施确保网络安全,规范网络管理和使用方法。对于网络
出版而言,尤其要健全知识产权法,提供全新、全方位的措施保护它,例如1996年12月
20日,国际版权组织关于版权和邻接权协商会议经历了18天艰苦讨论,最终通过了有关
电子出版物版权的世界公约——《世界版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版权组织表演、唱
片条约》。它们是对已在世界上通行了二三十年的《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作出
进一步的完善,使得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不再是空白。此次的《版权条约》中已明文
规定:今后电脑网络中信息的存储、拷贝都必须经版权人许可,作品的内容、署名等不
得任意改变;同时,对加密信息的擅自解密,及擅自生产解码设备,都可能侵犯版权人
的权利。同时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我国已原则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暂行规定》,成为率先推行法制化管理信息网络的国家之一;美国
政府亦公布了由克林顿总统签署的关于惩罚在国际信息网上传播猥亵文字、图像的法令
,最高罚款额为25万美元,乃至判处两年的监禁;德国政府将制订多媒体法,为互联网
络的法制化管理提供法律框架。
3.2 技术保护
目前对网络进行的技术保护有多种形式。例如:防火墙(Firewall);E—mail加
密的方案SMIME(Secure Multi — purpose InternetMail Extensions); 一些安全
应用程序,如 Netscape公司增加了称作SSL( Secure Sockets Layer)的协议层来支
持其信息服务器和客户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西欧在该领域中的研究情况。欧洲联盟(
第十三总司)在其研究计划RACE(Technologiede Pointe dans le DomainedesTele
communications)中,委托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UCL )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和“
图像入网检查服务”两个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这两个研究项目分别命名为. ACCOPL和O
KAPI.由于近几年计算机上数据被盗、图像被拷贝的现象日趋严重,ACCOPL计划项目又
增加了“文件、图像加标记”的研究,命名为“TALISAAN”项目,由比利时的UCL 、德
国的Fraunhoffer Institute、葡萄牙的Institute Superior Tecnico、瑞士的Ecole
Polytechnique Lausanne 等大学和意大利的CSELT、法国的Thomson—CSF Communic
ations等企业参加研究。此外 ,一批法律事务所、图像制作公司也参加了该项目的合
作研究。尽管目前对网络实现尽善尽美的保护尚不可能,但在不久的将来诸多更为成熟
的安全技术将投入使用。
4 我国网络出版的现状与前景
网络出版的信息载体是网络,网络出版必然依赖于网络,同时也要依赖于电脑。在
总体上,我国已基本具备发展网络出版的技术条件与信息基础设施。
其一,就中国而言,我国的电子工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
5%,成为我国各产业门类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电子工业部预测,十分之一的中国
家庭将在今后五年内购置电脑,这将形成一千万台的市场容量,每年将有二百万台电脑
进入家庭, 是1995 年的10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电脑普及率超过百分之十以后
,就会出现攀比效应,市场销量就会快速增长。1997年以来,各种品牌的电脑价格相继
下调,降幅在30%~80%之间,达到了一般单位和收入较高家庭可接受的水平。
其二,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电话已经成为工作与生活的必需品,并大量地进入家
庭。由于通信线路的全面更新和程控化,我国的电话线路已能完全满足计算机数据传输
的需要。1995年6月, 中国公用计算机交互网Chinanet 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由此掀起
一股Internet 热潮。Chinanet作为Internet在中国的延伸,为广大国内用户提供了一
个进入Internet、获取信息的通道。随着国内百所联网、百校联网、“金”字系列工程
的开展,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大中城市均可联入Internet。
在此热潮下,中国的新闻出版界已经开始涉足于网络出版这一领域。例如人们现在
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来阅读《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市场报》等报纸了;期刊也
不例外,如今上网的有《微电脑世界》,《今日电子》等期刊;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出现
的书籍的网络出版,由于网上出版的安全性问题、版权问题、收费问题等尚未得到完全
的解决,《钥匙》一书的出版商刘方采取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将该小说通过瀛海威时空
系统在网络上发行。他仅将全书的20章45万字中的第一章发行在网上,原因是如何付费
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无法解决。按国际通行做法,付版权费的应该是“网主”。但如何付
费?该付多少?目前尚无可操作的法规,现行的《著作权法》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章节
。因而,此次出版商与“网主”瀛海威公司双方采取了一种协商互利的方法:出版商免
费使用该网最醒目的“主页”空间,以文学作品的加盟来增加该网对用户的吸引力;而
“网主”则因只在网络上“出版”部分章节有为出版商做广告宣传的功用,因而也不向
出版商付费。而最为可喜的是通过网络发行,出版商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反馈,有的甚至
用电脑按自己的理解来修改原作。
网络出版的出现绝非偶然,其对未来新闻出版的影响也并非不可预知,中国的信息
技术与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以此为契机发展网络出版乃至更新出版方式,从而
推进中国新闻出版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出版界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
任。
【参考文献】
1 董建平.计算机互联网的管理.信息工作研究,1996,(12 ):21
2 蒋明.中国出版物——新世纪的呼唤.现代情报,1997,(2):48
3 陈伯洲.防火墙的处境.门多锁少.计算机技术,1997,(1 ):16





计算机论文热门文章排行
网站赞助商
购买此位置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文档一览 |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3-2024 电脑爱好者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9059398号